【热点背景】
胸怀国之大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决定》为行动纲领,完善基础体制、健全治理体系、构建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框架,推动生态保护和多元发展同频共振,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繁荣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让蓝天碧水成为常态。
【公考角度解读】
(一)生态文明建设四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精辟概括了“四个重大转变”,即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1.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这是整体治理格局的转变,体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生态是统一完整的自然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这是治理动力的转变,体现了责任机制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坚定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
3.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这是国际合作形式的转变,体现了我国积极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贡献的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4.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这是理论建设的转变,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二)建设生态文明重要举措
1.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打造“绿色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力推动和支撑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工作,需要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2.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绿色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我们要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3.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增进“绿色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清洁能源支撑产业进步,以生态为底色促进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