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文化发展目标。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文化软实力的本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根脉。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综合分析】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1.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通过提高国家凝聚力为经济硬实力的发展奠定稳定的政治基础,通过激励作用为经济硬实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通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2.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的文化归属感。同时,文化也为民族的创新创造提供精神动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撑。
4.实现文化繁荣兴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5.提高国际影响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参考对策】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文化发展环境。借助大众传媒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下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学校教育中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工作,加强宣传和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潜移默化中培育坚定文化自信。
2.正确认识自身文化,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并对中华文明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进行系统教育,增强大众对自身文化的系统了解;树立开放包容、吸收借鉴的文化观念,为培育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奠定心理基础。
3.健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立“政府引领、社会各界参与”的对外文化互动机制,增强文化产业发展驱动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密切民间文化交流,依靠学术交流、人才流动等途径,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形式。整合资金、人力及制度等资源,完善文化交流保障机制。
4.加快文化创新,助推中华文化回归。加快文化的发展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善用中国思维和中国话语彰显中华文化的风格气派,从而夯实文化定力,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共识。